正在加载中...

首页 绘本阅读 读绘本也可培养孩子的色彩感觉

读绘本也可培养孩子的色彩感觉

我们可以从《小黄和小蓝》中感受到三原色中的黄色和蓝色“相遇”时候的变化,当然有的三岁小儿也会沉迷于书中的小黄和小蓝的“迷失”中,特别是与爸爸妈妈的“儿童相见不相识”,更让他们有些悲痛之意。好在小黄和小蓝与孩子们一样悲痛,眼泪一出就还原了,大好结局也促使孩子们对黄色和蓝色混合后产生绿色这个色彩知识。尽管故事很抽象,可对于黄色+蓝色=绿色的色彩感受来说已经很感性了。


绘本本身是艺术家参与创作的儿童文学,画家们在表达的时候已经艺术地再现了故事、人物,并且将自己对于艺术的感悟,特别是色彩、线条、造型灯艺术要素倾注在图画中,我们亲子共读的每一幅画面都可以看成是一幅幅艺术珍品。有些绘本在讲述故事之余,还会专门用来进行色彩感受的熏陶。我很喜欢的一本《帽子先生的旅行》就从绿色出发,融合了相近色调,同是绿色,有黄绿、翠绿、蓝绿不同的色彩倾向!……而克雷门·赫德的《晚安,月亮》则把红黄蓝绿紫橙等强烈的对比色以面积的大小不同出现在一个画面中,让善于看图的孩子们自然注意到画面的色彩,感受对比色的调和。

在《帽子先生和他的独木舟》中,看起来帽子先生有点儿无聊,他坐在绿色的森林里,单调的颜色让他发闷。于是,他决定乘坐他的独木舟出去逛逛,发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色彩——

闪亮耀眼的鲜红,闹哄哄的灰,噩梦般的黑,光芒四射的金黄,天空一样的蓝……

最后,回归到自己森林的那一片绿。碧波荡漾的绿色里,帽子先生很快就睡着了。

醒来后,他发现,原来一片绿色的森林,也有很多种色彩。

这是一本色彩鲜艳的书,满篇的绿色,加上后来五颜六色的彩,构成了帽子先生眼中的世界。一场旅行,心境改变了,帽子先生的世界也改变了。

我们也跟着正常色彩的旅行,感受到颜色的

田村茂创作的《蚂蚁和西瓜》用大面积的红和小面积的绿色形成了色彩的对比和画面的调和!有一本书,是《彩色的乌鸦》,把色彩的色相渐变揉在图画里,真是非常巧妙的教会孩子紫、红、橙、黄、绿、蓝色彩的渐变,从而认识了一些中间色,感受到色彩微妙的变化:图画书的创作者真是巧运色彩知识,为孩子的色彩理解用了一些心思啊!

在《颜色的战争》中,……你瞧,绘本作家们运用了自己的艺术天赋,为孩子们的色彩认知和色彩理解下了很多的工夫和心思。

颜色包括六种基本色:红、橙、黄、绿、蓝和紫,其中红、黄、蓝是三原色。这三种原色混合可以产生出混合色:绿、橙、紫。互补色指的是在色谱上相互对立的颜色,它们对称位于色谱的两端:红色对应绿色,黄色对应紫色,蓝色对应橙色。三原色混合还可以产生其他复合色:红橙、黄橙、黄绿、蓝绿、蓝紫、红紫。

当然,认知和感受只是初步,好的绘本还在色彩的亮度、指颜色的色彩度和饱和度。若两种互补的颜色相混合,亮度就会降低。亮度可以烘托气氛和情绪,柔和深沉的颜色会营造温柔感性的气氛,亮色则让人感觉活泼又热情。颜色还可以分为暖色(红、黄、橙)和冷色(蓝、绿、紫)。

颜色可以表现出图画书故事的背景、主题和气氛。插画师的颜色运用非常重要,通常我们可以根据颜色确定一个插画师的艺术风格。举例来说,洛伊丝·艾勒特的大部分作品都大胆地运用明亮的颜色。色调这个术语专指艺术家在某一特定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总体颜色倾向或颜色效果。

心理学家们用了整个二十世纪的百年时间证明了一个事实:颜色能够影响人们的情感和情绪。

其实艺术家们早于心理学家几个世纪就对这一事实熟知并运用到艺术创作中了,人类对颜色产生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人们的某些心理感受总是与特定颜色相关。比如,蓝色通常与人的悲伤心情联系起来,绿色通常与人的嫉妒心情相关。

亮度

亮度指的是颜色的明暗程度。给一种颜色加上黑色,它的颜色就会变暗或加深,反之,加上白色就会变亮或变淡。粉色就是变淡的红色,紫红色是变暗的红色。亮度可以用来体现图画中物体的深度、体积和人物的心情。只用一种颜色及其深色和浅色的图画作品称为单色系作品,比如,黑色、白色和灰色阴影就是单色系。图3.15 中,方形的颜色按20%的亮度递增,这种渐变很明显。但如果按1%的亮度递增,颜色的变化就会很微妙,肉眼几乎察觉不到。

有一本凯迪克获奖绘本《蜘蛛与苍蝇》我很喜欢,可是我一直到了孩子都上小学了才与孩子共读(英语原版),原因很简单,这是一本黑白的绘本,而且是一本哥特风格的黑白绘本,内容也是小学生才能理解和接受的生存寓言。像这样的书,即使再喜欢,也不必在孩子三岁时给孩子看。但不是说黑白风格的绘本三岁孩子不能看,相反有几本黑白绘本不仅让孩子去接受黑白这最纯粹的对比色,也能达到锻炼眼光、培养思维的作用,比如台湾作者曹俊彦的……引进版的《怕黑夜的席奶奶》《逛了一圈》都是非常合适的黑白绘本。

我们还可以共读澳大利亚插画家尼尔·柯蒂兹( Neil Curtis )的《猫和鱼》,这种鲜明、简单的风格甚至引起了我八十多岁老妈妈的好奇和阅读。柯蒂兹的作品中以猫和鱼为主角的系列作品《猫和鱼》《猫和鱼去追浪》都是用黑白钢笔绘制,貌似“单调”,其实是向经典版画的一次致敬。我个人非常喜欢版画,也很认可鲁迅先生对于版画的推广,以及他的一个判断:……当年鲁迅希望能用这种艺术形式引领中国人的艺术水平,现在我觉得并不流行的版画可以给孩子们更多想象的空间,且有机会让孩子们走近中国传统的木刻艺术。

在图画书中,色彩的运用与故事的内容紧密相关,最常见的一种是用色彩来表达情绪,这方面的优秀作品不少,我个人尤其喜欢茉莉·邦的《菲菲生气了》。

据我的个人体验,我觉得有些图画书的色彩承担着故事节奏的设定,最常见的是彩色画面与黑白画面的搭配,“调适”着孩子们的阅读节奏,引导孩子的感觉色彩的合理运用。前面提到的《晚安,月亮》就是一本经典之作,绘本大师约翰·伯宁汉的多部作品运用了这样的色彩策略,其中适合三岁孩子的有《和甘伯伯去游河》《莎莉,离水远一点》等。甚至也影响到了他的夫人的作品,其中最让孩子们喜欢的就是《我们要去捉狗熊》,黑白、彩色画面的交替使用,就是故事的节奏,就是阅读的节奏,也是欢快的节奏。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不是很喜欢国外的一些民间故事绘本,又一次把它们摆在一起,我发现,它们都有着十分明确的异域色调,不是那种很让儿童亲近的调调。看来,色彩与故事的风格也有着隐隐的内在联系。就我而言,当然是我对于各国文化了解的缺乏和欣赏广度的窄化的问题,换句话说,一时半会欣赏不了,好在优秀的图画书实在是很多,我们也不必要非得较劲。

不过,就孩子的色彩感觉的熏陶,以及对绘画艺术的赏析而言,我们应该尽可能广泛地将各类绘本带给孩子,不仅仅是培养孩子对色调的敏感程度和色彩并置的调和感觉,也是培养孩子对无国界艺术的认知和欣赏。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产后吃山药和什么搭配最好
下一篇
产后秋季瘦身食谱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