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生前难道没有预料到,吕后会迫害刘如意吗?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刘邦在世时,就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吕雉的威胁。其一、刘邦在生前把赵国这个兵多将广的国家分封给了刘如意,并且让影响力很强的周昌做刘如意的辅佐,目的就是为了借此保护刘如意免受来自吕雉的毒害,可见刘邦生前已经预料到吕雉将来会对刘如意下手。
其二、刘邦晚年时一直有改立太子之心,当时的皇太子是刘盈,是吕雉所生的儿子。刘邦嫌弃他性格懦弱,而刘如意有自己年少时的影子,所以一心想废黜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废黜太子刘盈事件”背后的深意,是刘邦想打击吕雉的势力,刘盈性格懦弱,所以在刘邦死后必定要受到吕雉的摆布,汉朝的江山就将落入吕雉的手里。刘邦察觉到了这一点,他表面上要废黜的是刘盈,实际上想废黜的是吕雉。
刘邦生前为了防范吕雉做了不少努力,所谓“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再完备的计划,也有失策的地方,别人也可以揪出其中漏洞来破坏计划,刘邦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刘如意最终还是被吕雉给毒害了,汉朝最终还是险些就被吕氏夺取了,刘邦难道在生前就没有预料到这两种情况吗?如果预料到了,为何不从根源解决问题,直接铲除吕雉不就一了百了了吗?刘邦为何不这么做呢?
一、除掉吕雉名不正言不顺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想要做成任何一件事,都要讲究“名正言顺”,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则事不可成”,汉朝高祖刘邦也不例外。
吕雉身为汉朝国母、皇太子刘盈的生母,地位十分尊贵且特殊,她并没有犯下什么大逆不道的罪过,刘邦没有理由去废黜她。吕雉擒杀韩信、陷害彭越,尽显其毒辣本色,让刘邦看清了她的手段,同时对她产生了一种畏惧的心理,刘邦厌恶吕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两件事,可这两人之死对刘邦有利,也获得了刘邦的认可。
吕雉的嫉妒心与报复心都很强,刘邦与她夫妻一场,必然是心知肚明,可这并不能成为刘邦废黜吕雉的理由,刘邦只能在心理上排斥吕雉,并不能在行动上排斥吕雉。
刘邦当盗贼时、发动沛县起义时、与项羽兵戈相向时,吕雉和吕家人给予了他很大的援助,吕氏在汉朝的显贵,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理应获得尊贵且特殊的地位,因此刘邦更没有理由去明目张胆地打击吕雉及吕家人了。
二、汉朝需要吕雉及刘盈的坐镇才能稳定
汉朝初期根基不稳,内有各地诸侯王的威胁,外有强敌匈奴的威胁,可谓是“动荡不安”。刘邦去世之前,韩王信、陈希、楚王信、梁王越、淮南王布、燕王绾先后反叛,刘邦在汉朝建立后的七年内一直在四处征战平叛,期间吕雉、萧何、刘盈等人坐镇关中,刘邦则是一直带兵在外,留在关中的时间很少,刘邦在关中和朝廷中的势力,远远比不上这三人。
刘邦为废黜刘盈做了不少努力,可全部都以失败告终了,因为几乎所有的大臣都拥护吕雉、刘盈这两人,戚夫人、刘如意母子在朝廷中几乎没有任何支持者。刘盈仁慈博爱,深得关中民心,又得到了大臣们的拥护,几乎是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刘邦虽然贵为天子,却也不敢与整个天下为敌。
给刘邦废黜计划打击最大的事件,要数“商山四皓”集体站出来支持刘盈了。商山四皓是秦末汉初时期天下知名的四位隐士,刘邦年轻时就听说过四人大名,他登基称帝后,多次派人去招募这四人,想让他们做自己的手下。可是刘邦从来都傲慢无礼,商山四皓却都重视名节,怕自己当了刘邦的臣子后会受到他的侮辱,所以每次都严词拒绝了。
刘邦招募不来这四人,只好送给他们很多礼物,向天下人表示自己尊重人才。可是后来,这四个人全都当了刘盈的手下,因为刘盈贵为堂堂汉朝皇太子,竟然能猥自枉屈、礼贤下士,亲自跑到商山去见这四位平民,要求这四人以自己老师的名义为自己效力。四人受宠若惊,感动之余就同意了刘盈的请求。
在刘邦举办的一次宴会上,刘盈带着这四人出席了宴会,这给刘邦带来了很大的震动。从此他便认为刘盈的羽翼已经丰满,自己已经没有实力去动摇他的地位了。酒宴结束后刘邦找来戚夫人,让她弹琴,自己跳楚舞,吟唱出了这首诗:“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大意是:鸿鹄已经成长至成熟,如今能连续飞行千余里;它的羽翼已经丰满,可以随心所欲飞出四海之外;如今的它已经如此厉害,猎人还能拿它怎么办?猎人即便有弓和矢,又能对它构成什么威胁呢?
这里的鸿鹄,指的就是刘盈,猎人指的就是刘邦。最初猎人一心想射杀鸿鹄,却没有抓好时机,如今鸿鹄长大,猎人已经对它无可奈何了!
刘邦唱完这首诗歌后,与戚夫人抱头痛哭,两人明白,如今刘邦不仅没有实力铲除吕雉母子,反而已经到了受他们威胁的地步。
刘盈和吕雉是一体的,他们的势力如今已经如此强大,如果刘邦此时还想着强行把刘盈废黜掉,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等刘邦去世后,汉朝的大臣一定会立刻站出来拥护刘盈、杀死刘如意,不仅刘如意的地位会更加危险,汉朝也有陷入分裂、甚至覆灭的危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