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秦国在“商鞅变法”后走向强大。对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开始向中原地区的扩张,特别是在魏国、齐国相继衰落后,强大的秦国几乎没有对手了。在此基础上,在苏秦、公孙衍等纵横家的策动下,山东六国多次联合抗衡秦国。就合纵攻秦之战来说,是指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进攻秦国(今陕西、河南、山西一带)的一次作战。大致有5次。其中,就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之战,也被称之为“蕞之战”。那么,问题来了,在蕞之战中,山东六国和秦国孰胜孰败呢?
一
首先,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蕞之战是战国时期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行动,因为发生在蕞(今陕西临潼东北)一带,所以被称之为“蕞之战”。蕞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41年,彼时,秦国已经通过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削弱了赵国。在此基础上,山东六国根本没有办法单独抗衡秦国了。特别是地处中原的魏国,更是在秦国的连续进攻损失了大片的疆域。对此,魏国君主魏景湣王明白,仅凭自己是无法抵抗秦国的进攻,所以,在大臣的建议,魏国派遣使者到赵国,与其结盟。
b/5c7ccfc9e5cfb.png"/>
二
对于结盟后的魏国和赵国,提出了再次“合纵攻秦”的建议,并且,这一建议也得到了山东六国的响应。当然,在秦国的远交近攻的策略下,齐国拒绝参加这一次合纵攻秦行动。所以,山东六国最后一次联合攻打秦国,实际出兵的只有赵国、魏国、韩国、楚国、燕国这五国。彼时,因为信陵君魏无忌已经去世,联军推举赵国老将庞煖作为主帅。公元前241年,赵国大将庞煖认为,攻秦之师屡向西进攻,均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被阻,不如绕道蒲阪(今山西永济西南),南渡河水(今黄河),迂回至函谷关后。
b/5c7ccfc30f260.png"/>
三
在庞煖看来,这一进攻路线可以发挥出其不意的效果。对此,五国大军按照庞煖的计划,分路出蒲阪,进展顺利,至蕞(今陕西临潼东北)一带时,五国联军和秦国丞相吕不韦率领的大军正好相遇了。对于秦国丞相吕不韦,选择了各个击破的方案。在此基础上,秦国大军集中兵力,在夜间偷袭了楚军的大营,促使楚军撤退。对于其他四国,在得知楚军撤退的消息后,自然是比较慌乱了。因为军心受到了动摇,主帅庞煖只好下令撤军。由此,对于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行动,山东六国的联军因为对于秦军的恐惧,所以稍微接触就撤退了。
e/5c7ccfbc72fe9.png"/>
四
最后,在韩国、魏国、燕国、楚国的大军各自班师回国了,赵国大将庞煖对齐国依附秦国的行为非常生气,于是率军攻取齐国饶安(今河北盐山东南)后,才回赵国。总的来说,就蕞之战而言,是战国时期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行动。在此之后,山东六国被秦国逐个消灭。对于这一次合纵攻秦,因为联军之间的貌合神离,加上对于秦国大军的恐惧,所以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可谓无功而返。与此相对应的是,就秦国来说,在远交近攻的策略下,分化了齐国和其他五国之间的关系,为秦始皇剪灭六国奠定了有利地外部环境。换而言之,山东六国因为各自利益的不同,很难在合纵攻秦上取得较大的成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