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知秀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夷陵之战,欢迎关注哦。
与丧失多少兵没有关系,关键是两个原因,一是蜀汉损失了最会打仗的指挥官;二是蜀汉彻底丧失了夺回荆州的最后机会。
夷陵之战,确实不像三国演义里那样,什么刘备带了七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实际上刘备率领的至多也就十万人,并且其中几万还是从蛮族借的兵。陆逊火烧连营,也并没有让刘备全军覆没,只是主力受损,损耗最多也就是三四万人。兵力损耗并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因为刘备死后没有多少年,诸葛亮就连续南征北伐,尤其是第一次北伐,兵力最盛,可见几万兵力损失固然会造成一定影响,但不至于一蹶不振。主要的问题在于两个,一是蜀汉失去了最会打仗的人,二是蜀汉彻底丧失了夺回荆州的机会。
所谓蜀汉最会打仗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刘备自己。跟三国演义不同,历史上蜀汉的绝大部分基业都是刘备自己打下来的。如果要说其阵营中有谁能稍许和他相提并论那就只有关羽了,偏偏关羽也是早于刘备而死。其他人只能说是将才,而非统御一方的帅才。刘备自从起兵以来,不分兵则刘备挂帅,分兵则刘备关羽各领一军。刘备的军事成就不低,比如火烧博望坡,不像小说里诸葛亮的主意,而是刘备亲自指挥。那时,曹操北上攻打袁尚,刘表命刘备率军抄其后路,刘备一路打到叶县,临近许昌,夏侯惇、于禁、李典阻击,双方在博望坡交手,刘备佯装败退,并火烧自己的营帐,让夏侯惇以为刘备逃遁,与于禁率军追击,最后被刘备伏兵困住,多亏李典接应,才获救。此战虽未成功夺取许昌,但刘备伏击曹操头号心腹夏侯惇的战绩也算耀眼。
再有就是此后无论赤壁之战后定荆州、入蜀夺益州,还是与曹操争夺汉中,直至夷陵之战,刘备都是事必躬亲。因为除了他,实在没有人能堪主帅重任。其他武将不是资历地位不够,就是能力不行。还有我们熟知的定军山之战,也是刘备亲自指挥,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黄忠只是个冲锋队长的身份,甚至比对各人传记,连夏侯渊也不是黄忠杀的,而应该只是死在乱军之中,黄忠仅仅是表现勇猛而已。故而,最能打仗的刘备死了,蜀汉的军事实力势必大打折扣。
第二点就是荆州。夷陵之战后,蜀汉再无机会染指荆州,诸葛亮《隆中对》中的设想彻底泡汤。其实按照当时的局势,刘备伐吴,与其说是军事斗争,不如说是政治威胁。魏蜀吴三国的鼎力格局是一种平衡,魏最强而吴蜀皆弱,所以,三家都很清楚,吴蜀两国必须联合才能对抗曹魏,不能有大规模内耗,否则曹魏一定坐收渔翁之利。东吴夺荆州后,吴蜀关系达到冰点。刘备拉开架势伐吴,就是瞅准了孙权不敢轻举妄动,希望他能妥协,将整个东吴控制的荆州部分全部拱手相让。
一开始东吴也害怕刘备来拼命,所以一路后撤,始终不交战。但是到了夷陵—猇亭一线,如果刘备再进军,之后就是一马平川,整个东吴控制的荆州地区(包括湘水划界后原本就已经归东吴的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就会落入刘备手中,这是东吴不能容忍的,越过了东吴底线。加上刘备舍弃战船,让东吴发现刘备并没有准备打到江东大本营的意思,只是局限于荆州。于是决定反击,一举击溃刘备。刘备也清楚不能硬耗,所以在还有兵力一战的情况下选择退走,双方都要回去防范曹魏偷袭(后来曹魏果然攻打江陵)。
所以,夷陵之战后,吴蜀立刻恢复了通使,关系迅速正常化。甚至再后来孙权称帝,诸葛亮也让人道贺。因为吴蜀同盟不能再有任何的破损,蜀汉也就再也不可能染指荆州。夷陵之战是最后的机会,已经丧失了。没有了荆州,就没有隆中对中候天下有变,两路出兵克复中原的条件。只剩益州,只能是“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蜀道难,外界难以进入,里面也难以攻出,蜀汉自然难有作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