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国袁术,第一个映入脑海的词,恐怕就是奇葩。他祖上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他哥哥是十八路诸侯“盟主”袁绍,他自己却是个像“愣头青”一样的长不大的孩子,毛病很多,奢侈、多疑、狭隘、脆弱,还心中没数、过早称帝,被别人打到满地找牙。可是他最大的缺点和软肋,或者说一切问题的根源还不在于此。那袁术真正的致命伤是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次,十八镇诸侯讨伐董卓,数名大将斗战华雄不过,眼看无人能敌,关羽自告奋勇欲要杀敌。其他众将或无言、或不语,都默然处之、静观其成。袁术却不知哪一根筋突然“大跳”,很“不爽”、很不痛快地大声身喝道“你一个小小的弓马手,也敢插话,快快给我滚粗!”意图很直接、很粗暴:当今天下,是我们“大人”的事,哪有你们小辈的份。
你看,《三国演义》中,袁术出场不少、说话却超不过“五句”。但这仅有的几句发言,却充分展现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高贵、自尊、优越和高人一等。他认为自己很“牛逼”,却永远在别人那里证明不了,这才是他最大的病根。
一、别人都是“游侠”“健侠”,他却是“气侠”
袁术自我感觉过度良好的毛病,早在少年时就有所展现。东汉末年,朝纲衰微、中宫堕落,宦官横行无忌。很多仁人志士拍案而起、挺身而出,或参军、或救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行侠仗义,留下众多“侠名”。如少时董卓,纵横西北、彪悍豪迈,时称“健侠”;早年吕布,一路厮杀、独步天下,人称“飞侠”;早期甘宁,腰悬铜铃、叱咤江湖,尤好“游侠”。同样身处侠义横行的三国早期,袁术却被史书评为“气侠”。
《魏志》载“袁术自公路,为长水校尉,好奢淫,骑盛车马,以气高人”。《何进传》《袁术传》也记载袁术“尚气侠”“以侠气闻”。同样是“侠”,一个“气”字却勾勒出袁术的与众不同。好的方面,他气概不凡、道气长存、士气如虹,在十常侍之乱群龙无首之际,率先突围、冲入皇宫,“振危急、赴险厄”,一举铲除了宦官势力。可更多的时候,这个“气”字体现在他意气用事、傲气凌人、盛气逼人等坏的方面。“气侠”袁术,的确也是一个很会“气人”的人。
二、自视甚高、气跑“战友”、众叛亲离
袁术的很多毛病,都是从这个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病根上来。比如刘备趁乱占据徐州时,袁术闻知,第一反应竟是没来由地侮辱对手:“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刘备少说也是当年与袁术一起讨伐董卓的一路“援军”,更兼之多年来征战沙场,就连曹操都为之侧目。袁术眼中却根本没有这号人物。
你可以说这是因为他傲慢自负、无知偏见、有复仇心态。但根本原因还是他内心疯狂的自我优越感作祟。昔日一无所有的刘备,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一方诸侯”,和他平起平坐。所以他迫切地像找到自己身上有、刘备身上没有的优势。我是“名人”,你是“凡人”,比来比去,还是我“袁高贵”比你优秀。
又比如,在曹操攻打兖州时,他一意孤行认为此战的战略重心在封丘,多次不听谋士建议和劝阻,最后被打的“流离迸走,几至灭亡”,成为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这场失败完全是袁术不知审时度势、自视甚高的鲁莽行动。遭此惨败,固然是因为他“勇而无断”的“气侠”性格,但根子上还是因为他急迫地想表现出自己的优秀。一个想表现的比谋士更有“谋”、比武将更尚“武”的统帅,必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袁术三番五次的骄横轻人、自视甚高,久而久之,自然人才不归附。不得人心的袁术,最终也会被人心抛弃。
三、“诤言”变“恭维”,等待他的只有“深渊”
侍奉这么一位喜怒无常、固执己见的“主子”,人丁兴旺的袁术阵营内部,难道就没有人能敲打和警告他,让袁术认清自己吗?几乎没有。三国战场上,很多英雄豪杰都清醒的看到袁术的缺点和软肋,知道他不行。
曹操煮酒论英雄,说他是“冢中枯骨”,早晚必擒之;反复无常的吕布,认为他“喜为大言以诬天下”,比自己还不靠谱;谋士陈登一针见血地评价他“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你看,敌军阵营,大家都清醒的看到袁术其实并不怎么优秀,不怎么会打仗,只是有副“空架子”而已。可是,自己阵营内部,却少有人却提醒他。
因为,提醒他也没有用。当局者迷,这种脾气比本事大的人,身上有一种执念,你的“善意”与“诤言”,在他那里就会变成“忤逆”和“冒犯”。“直言”者受罚,与其发言,不如选择沉默。更可怕的是,随着时间推移,沉默与虚伪就会变成恭维与奉承。袁术小有所成后,到处听到的都是:真牛!你比你哥牛!你比曹操牛!天下你最牛!
长期被恭维环绕的袁术,决定玩一把大的,来证明自己真正的优秀和与众不同。
一切都是那么顺水推舟、自然而然。拿到传国玉玺后的袁术,自我感觉良好的本心再次轰轰来袭:我本来就很优秀,如今天命又所归,若是我不先称帝,你们谁能知我牛。果不其然,袁术第一个称帝了。可没想到的是,这次迎接他的不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口水与硬拳。
一夜之间,袁术在强敌如林的环境过早称帝,成为众矢之的,变成了“出头鸟”“先烂椽”,加速了走向灭亡“深渊”的步伐。明明有资本、有机会,却非要当赌徒、争风光。袁术所成所就因名声而塑,所做所为也因名声所累。《三国志》陈寿定评袁术:奢淫放肆,荣不终己,自取之也。
三国征战中,成败乃兵家常事,输有输的胸襟、败有败的气度,很多时候,非因人谋,势所定也。而袁术,不分青红咋白,始终觉得自己根正苗红,咎由自取、自作自受,最终没人认账、眼高手低,沦为小丑,让人觉得他不但无谋,更是无德。
极尽讽刺的是,袁术临死前,身陷绝境,弹尽粮绝、饥渴难耐之下,第一反应竟是向下人索要“蜜水”解渴。此时,门外饿殍遍地、前途生死未卜,连服侍袁术厨子都看不下去,狠狠地回了句“止有血水,安有蜜水!”一生听惯了恭维与“捧杀”的袁术,听此言语,或羞愧、或自责、或遗恨,在床上大叫一声而吐血身亡。他再也过不上别人眼中的“牛逼”生活,更永远无法证明自己的优秀。“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