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刘备认为袁术兵强马壮,可谓当世之英雄,但曹操讥讽袁术是冢中枯骨,早晚必将其擒拿。那么,袁术为何被称为“冢中枯骨,他的真那么不堪吗?今天,就跟一起来探究一二。
历史上,真正称袁术为“冢中枯骨”的是北海的孔融,《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冢中枯骨,指坟墓里的枯骨,墓中纵有无数财宝,也没有鸟用。犹言死人,用以讥讽志气卑下、没有作为的人。那么,孔融为何称袁术为“冢中枯骨”呢?接下来,我们看了袁术的所作所为就真相大白了。
袁术出身于东汉四世三公名门之家的汝南袁氏,是司空袁逢的嫡次子,典型的官二代和富二代。袁绍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只是袁绍是庶子(婢女所生),并且被过继给伯父袁成,也就成了袁术的堂哥。作为官二代,袁术被举孝廉成为东汉的官吏。在汉灵帝驾崩后,大将军何进掌权,袁术和袁绍得到了何进的拉拢。十常侍杀害何进后,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袁术这次很猛,他带兵攻打十常侍,十常侍负隅顽抗。袁术火烧皇宫,胁迫十常侍弃皇宫而逃。可见,年轻时候的袁术也是一个猛人,并非是一个酒囊饭袋。
董卓入洛阳后,拉拢袁术,袁术不肯依附,避祸南阳。恰逢此时,长沙太守孙坚惹了麻烦,投靠袁术,两人搞起了联盟。袁术提供粮草,孙坚出兵作战,十八路诸侯征讨董卓,孙坚斩华雄,击败董卓的大军。但因诸侯联军内部各怀鬼胎,最后没有灭了董卓,反而是自己先打了起来。
先是,袁术因不赞成袁绍改立汉宗室刘虞为帝,两兄弟闹翻。袁绍趁孙坚未归,想要夺取孙坚的地盘,但被袁术带兵击退。随后,袁术火力全开,先是进攻荆州的刘表,孙坚战死。而后,袁术又攻击兖州的曹操,大败而归。紧接着,他又杀死了扬州刺史而自领牧扬州木,又兼称徐州伯。
随后,袁术又带兵攻打徐州的刘备,但被吕布偷了桃子,占领了徐州,而他打败了刘备,占领了徐州广陵等地。袁术如此火力全开,无非就是为了扩大地盘,一统天下。袁术一直认为汉室衰弱,他老袁家四世三公,民心所向,天命所归,就应该自己称帝。在他从孙策那里得到传国玉玺后,就迫不及待地称帝了。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
当然,袁术称帝也并非是盲目自大,他也是很有实力的,袁术领地最大的时候:汝南郡、颍川郡、河南郡、九江郡、庐江郡、丹阳郡、吴郡、会稽郡、广陵郡、沛郡,横跨了扬州、豫州、徐州整整三州十一个郡县,可谓是当时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
袁术治下的总计有约500-800万人口之多,将士17万左右,反观周边北方的曹操和袁绍实力远不如自己。西面的刘表优柔寡断,不成大器,而南方是东汉朝廷认定的豫章太守华歆,更是一个弱鸡。面对如此的境况,袁术称帝也是一种必然的态势。只是袁术所选择的时机不对,操之过急,他的行为被天下人所不齿,成为众矢之的,被诸侯群殴,焉能不败?
袁术称帝后,接连遭到了孙策、吕布和曹操的叛盟和打击,再加上他的地盘遇到大干旱和大饥荒,袁术是一败涂地。他本想去河北投靠袁绍,但半路被刘备截杀而退回。此时,他随军只有麦屑三十斛,还想着用蜜浆解渴,随从找不到,袁术叹息不已。不久之后,他呕血斗余而死。而袁术的家人被孙策俘获,他的女儿成了孙权的夫人。就这样曾经不可一世的富二代,最后成了“冢中枯骨”。袁术就是典型的有大略而无雄才,如果他不急着称帝,徐徐图之,慢慢肃清各路势力,也许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各位,你们认为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