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风云人物 狄青是什么出身?他为何能在重文轻武的北宋朝廷中显赫一时?

狄青是什么出身?他为何能在重文轻武的北宋朝廷中显赫一时?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狄青是什么出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省汾阳)人。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卒于嘉祐二年(1057 年),北宋名将。狄青出身卒伍,因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屡立战功,逐渐获得升迁,最后官至枢密使,作了北宋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在北宋时期,军官多为官宦子弟,而狄青出自禁军底层,为何后来能够在重文轻武的北宋朝廷中显赫一时?

北宋苏轼在《东坡题跋》中收录的《书狄武襄事》一文中曾提到,“狄武襄公者,本农家子。”这也就是说狄青出生于平民家庭,这些是大文豪苏东坡(苏轼)所写,苏东坡与狄青为同时代的人,而且此事是由狄青之子狄咏所述,应该是正确的。

据史记载,狄青脸上有“面涅”,什么是面涅?古人在脸上用墨刺字,称所刺之字为面涅,用针在人脸上刺字或刺其它图案,在针孔渗血之际,用墨涂上去。等伤口愈合之后,墨色的字或图案就在人脸上显现。古代以此法刺字再犯人脸上,谓之墨刑。在北宋时期,为了防止士兵逃跑,开始在士兵脸上刺字,称之之“面涅”。

由于这种面涅只在平民出身的士兵脸上实施,所以面涅也被认为是出身低微的象征,而狄青脸上偏偏有面涅,这一点也可以证明,狄青出身平民之家一事,狄青以卑微的出身,后来却能够奋勉于行伍之中,被朝廷授予显赫官职,高居庙堂之上,足以见狄青的才能出众。

早期军伍经历

宋仁宗天圣五年,狄青从军入伍,隶属“拱圣营”,属于皇家仪仗队,当时狄青刚二十岁。史料上对拱圣营士兵的来源有所提及,“在京军校差充外处人员,军数不足,有妨训练,可诏示殿前、侍卫马步军司简补。禁军逐指挥兵士内,捧日上三军要及三百人,龙卫上四军各二百五十人,拱圣、骁骑、骁胜、宁朔、神骑、云武骑各三百五十人,并于下次军营升填,须及得本额等样”。这段史料记载说明拱圣营的一部分兵员缺额是从下级厢军中所提拔上来的,那么也就是说拱圣营禁军是京城禁军很底层的成员。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北宋朝廷在强干弱枝政策下削弱地方上军事力量的一些措施。

《宋史·狄青传》也曾提到,狄青“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这里说到的骑御马直和散直,史书中都有相关的详细记载。在《宋史·兵志》中有记载,“凡骑御马直阙小底,则阅拱圣、骁骑少壮善射者充。”还记载“散直。雍熙四年(987年),以诸道募置藩镇厅头军将及诣登闻院求试武艺者立。咸平元年(998年),选诸节度使从人、骑御马小底增补。”可见狄青时代北宋朝廷的骑御马直通常是从拱圣军中进行选拔,而散直是从骑御马直中选拔,显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拱圣军、散直、骑御马直的进阶顺序。

从这里可以了解到狄青是首先加入精锐部队拱圣军,接着进入了更高的骑御马直行列,最后进入了班直系统,加入了皇帝的近卫军部队。在这里对班直系统的职位进行简略说下,《宋史·兵志》中有记载“诏颁班直禁军名额: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金枪、东西、招箭、散直、钧容直。”所以狄青在禁军整整待了十年才做到了班直系统地位较低的散直。

史书上对狄青的这些经历一笔带过,但是我们可以想到,在禁军底层的磨练应该是最为艰辛的。如史料中所言,要被选为散直,首先要经过武艺的考察,狄青既然能够从拱圣营先后顺利进阶至骑御马直、散直,必然有着过人的武艺。另外作为皇帝的近卫军,狄青应当是相貌 英俊之人。关于狄青的长相也有相关的记载,史书中说“青每出入,辄聚观之, 至雍路不得行”,足见狄青相貌之出众,而这段军旅都经历也为狄青以后大放光彩做好了铺垫。

狄青在禁军中磨练了大约近十年后,宝元年间(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叛宋,在宋夏边界不断对北宋进行侵扰。

西夏侵犯边境,战争状态下,朝廷要从班直中选拔优秀人才,狄青在禁军选拔中脱颖而出,随军至西北前线,狄青虽是皇帝近卫军出身的高级军士,但是到了前线也要从低级军官做起。“宝元初,赵元昊反,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最开始狄青担任的是鄜延路延州都巡检司下的一个指挥使,职务还算不错,相当于现在的营长。边境的巡检司部队当然是宋军中相对精锐的部队,狄青在巡检司内担任一名掌管数百人的指挥使可以说是位低却任重,很有前途,进一步为狄青施展军事才能提供了机会。

李元昊反叛北宋之后,对北宋进行相当频繁的小规模侵扰,在宋夏边界派人刺探宋方军机事宜,并且频繁煽诱北宋方面边界将官归附。海曾以钱财和官爵招降保安军(今陕西省志丹县)巡检刘怀忠,刘怀忠毁印斩使,激怒了李元昊。宝元元年(1038年)十一月,李元昊命大军进攻保安军,刘怀忠率所部士兵出战西夏大军,结果战败身死。

李元昊对保安军发动进攻之时,狄青率所部士兵屯驻在保安军西南八十里的狄青寨,战事爆发后,狄青也在上司鄜延路钤辖卢守勤的命令下对保安军进行支援,“卢守勤急使巡检指挥使狄青将兵拒之。青临阵披发带铜面具,往来奋击,元昊知不敌,解围退。”在狄青等官兵的苦战下,西夏军队居然被打的招架不住,退出了战斗。保安军之战是狄青面对西夏进行的第一次重大战斗。狄青在此战中表现突出,“青功最多,故超四资授官。”

保安军一战虽然打败了李元昊的军队,但事实上西夏军也有着麻痹宋军的战略意图在内,当时北宋方面的 赵珣就说:“是役也,元昊弃下攻城之具极多,然观其器极拙钝不堪用,盖欲边将见之,疏其备也。”即使如此,狄青凭借在此战中的勇猛善战名扬全军,当时狄青杀得西夏人胆战心惊,但他们只知道狄青是延州指使,故此就称呼狄青为“狄天使”。

北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分陕西沿边为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四路。”其中,“夏国与鄜延、环庆、泾原毗接。其环庆路边寨排密,近者三十里,远者四、五十里,列据要害;蕃部素不知其山川道路,兼有宿将刘平、赵振等为之守御。其泾原路有镇戎军、渭州城,两处壁垒坚固,屯兵亦众,所置蕃落弓箭手、甲骑精强,而西蕃瞎毡据河州牵制兵势,所以李元昊不轻犯其境。惟鄜延地阔寨疏,自承平至安远约二百里,自长宁至黄河一百里,并无城寨,土兵寡弱。”

因为鄜延路军事防御能力较差,康定元年(1040 年),西夏军队大举进攻延州(今陕西延安市)。延州城西北数十里的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县南碟子沟)是延州的门户之地,元昊用骄兵之计迷惑金明寨守将李士彬,并且以金帛诱降金明寨的一些士兵,轻易攻取了金明寨。“金明一邑,旧寨三十六,胡兵十万人。其北百里间,有寨门、安远、栲栳三寨,洵延州之保障,熟户之藩蓠也。”李元昊攻取金明寨之后便向安远寨(今陕西延安市境内)等处发动进攻。

史书有记载说,狄青“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终于击退了进犯之敌。西夏军转而直接进攻延州,时范雍为鄜延路经略安抚使,令鄜延路副总管刘平、石元孙率军支援延州。夏军在三川口(今陕西安塞县东,即延川、宜川、洛川三条河流汇合处)设伏,刘平率军至三川口,中夏军埋伏。激战过后,大将刘平、石元孙皆被俘获。范雍紧闭城门,元昊攻围延州七日,不能破城。正逢天降大雪,寒风凛冽,夏军不能御寒,且担心后路为宋军所断,故撤军,延州城之围得解。

三川口之战失败后,朝廷因鄜延路经略安抚使范雍表现不佳,指派范仲淹、韩琦为经略安抚使,实际上接管了陕西方面的防务工作。而狄青因在安远寨的战斗中表现突出被上司尹洙所召见。尹洙时为经略判官,与狄青谈论兵法之后,很认同狄青的观点,于是把他推荐给了范仲淹和韩琦,“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

在尹洙推荐和范仲淹的赏识下,不久狄青就被派遣率军进攻西夏方面的要塞卢子平,狄青也不负所托,很快将其击破。此时狄青仍是延州指使,只是虚衔由初至西夏时的殿伺升为右班殿直。由狄青率领数百士兵可以完成的任务自然属于较小的军事行动,但这也说明了范仲淹对狄青的器重。狄青不仅骁勇善战,并且通过读书熟知兵法,在范仲淹的重用下,不断获得提拔,职务从指挥使逐步升为鄜延路兵马都监。

庆历元年(1041年),西夏军队进攻北宋陕西沿边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两军交战中,宋将任福贪功冒进,在好水川(今名甜水河,在宁夏隆德县东)中西夏兵埋伏,宋军大败,主将任福阵亡。北宋朝廷以庞籍为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经略西北边事,成为狄青的新上级。

庞籍到任后颇有进取之心,多次对西夏主动发起攻势。庆历二年(1042年),庞籍以王仲宝为统帅,狄青为副将,一举攻破西夏要塞金汤城(今陕西志丹县西洛河川北岸金汤城村),“屠咩、岁香、毛奴、尚罗、庆七、家口等族,燔积聚数万,收其帐二千二百,生口五千七百。”进而围困重镇宥州(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南城川古城)数日,西夏震惊,李元昊亲率主力来救,宋军随之撤退。此战狄青率军深入夏境,破金汤城,围宥州,令西夏人颇为胆寒。同年狄青又在战略要地桥子谷修建了招安寨,西夏军派遣数万人马来争招安寨,狄青率部将张玉出战,西夏军崩溃而走,自此,西夏军“兴、灵东界兵不得并力西出”。

在庞籍的经营下,鄜延路对西夏的防守情况逐渐扭转,但宋军在泾原路的作战却遭遇了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之战的惨败,主将葛怀敏等十多位将领阵亡。此时,北宋方面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之战三场大战中全线溃败,损失大量兵力,形势极为严峻。在这个情况下狄青凭借战功升为秦州刺史、泾原部署,并很快又被提拔,“兼本路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此时狄青已经是泾原路对西夏作战的主管官员了。宋仁宗听说了狄青的威名便召见狄青,但是狄青恰好要指挥军事作战,于是仁宗“乃命图形以进”。宋夏两国多年作战,都对战争感觉到乏力,于是双方进行了和谈,在庆历四年(1044年)达成和议,李元昊屈服并削去帝号,宋朝每年给西夏一定的财物作为安慰。此次庆历和议之后二十多年间,宋夏之间暂无战事。

因为北宋朝廷守内虚外国策,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受到极大牵制,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作战中时常陷入被动局面。北方辽国和西北西夏是北宋的头号敌人,在多次重大战役中打败北宋军队。北宋在与两国的对抗中,将主要军事力量布防于北方边境,对于南方的管理却难以顾及周全。在北宋的南方,有交趾、占城等国,其中交趾国趁北宋疲于应对北方两国,时常对北宋南部边境地区进行侵扰。

交趾在汉朝就已经出现,“交趾,本汉初南越之地,汉武平南越凡九郡,置交趾刺史以领之。”后面几个朝代都因袭汉制,唐朝至德年间,交趾为唐安南都护府。到了唐末大乱,五代十国时期,“梁贞明中,土豪曲承美专有其地,送款于末帝,因授承美节钺。”此后各种武人势力渗入此地,交趾节度使一职数次易主,多由军事实力较强的武将所得,此时交趾节度使的任命已经不由中原北宋朝廷做主,交趾已经成为一方割据势力。

交趾名义上在北宋建立之后便是北宋的藩属国,其实是自成一体的国家。后来权臣黎桓篡夺交趾王位,交趾进入黎朝阶段。黎桓此人生性凶狠残忍,亲近小人,在其当国之后屡屡侵扰北宋南方边境。“然桓性本凶狠,负阻山海,屡为寇害,渐失藩臣礼。”大中祥符三年(1010 年),交趾遣使来朝,上表向宋朝求甲胄等装备,诏同意其所求。同时交趾还请求在北宋与交趾边界的邕州互市,对于这个要求,北宋君臣在思想上相当戒备,“上曰:‘濒海之民,数患交州侵寇,仍前止许廉州及如洪砦互市,盖为边隅控扼之所。今或直趋内地,事颇非便。’诏令本道以旧制谕之。”从宋真宗的的反应可以看出,交趾对北宋的侵扰已是相当频繁,然而北宋由于力所不逮,在与交趾的外交中还是以安抚为主,这就给了侬智高叛乱机会。

随着交趾日渐强盛,而北宋却在北方与西北边界同时遭受辽与西夏的双重压力,疲于应对。交趾趁北宋朝廷无暇南顾之际,不断向北蚕食,控制了广源州(今越南高平省广渊县)等地,并且每年从广源掠走大量财物,“赋敛无厌,州人愁苦”。交趾在广源州扶植傀儡官员进行控制,而当地首领侬存福却多次向北宋请求归附。

在交趾派兵攻广源州,侬全福被俘后,他的儿子侬智高继续上表北宋“智高时年十四,与其母逃窜得免,收其余众,臣事交趾。既长,因朝于交趾,阴结李德政左右,欲夺其国。事觉,逃归,因求内附。”

侬智高长大后,也被部众推举为首领,遂率部众反抗交趾的盘剥与奴役,曾一度于傥犹州(今广西扶绥)建立政权,号“大历”。交趾对侬智高此举十分恼怒,便出兵北上,攻陷傥犹州,并俘虏了侬智高。然而交趾又欲笼络、收买侬智高,以为其北上扩张之策,便不再追究其罪过,并且委任他为知广源州,使其继续为交趾服务。侬智高称帝后,交趾出兵镇压,然后又任命侬智高为广源州官员,反观北宋方面对此却无动于衷,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广源州乃是交趾的属地。

在侬存福曾经主动请求归附北宋,但是被当道转运使所拒,侬存福便与子智高攻占东边的笼州等地。虽然后来侬存福又曾数次向北宋请求内附,却未能得到回应。既然北宋方面不接受广源州的归附,且广源州实际服役于交趾,那么北宋政府就是承认广源州乃是属于交趾了。到了侬智高都时候,既受交趾侵掠,又为宋王朝拒绝的无奈情势下,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在反抗交趾奴役的同时,不得不进行反抗北宋王朝的斗争。

侬智高在反宋之前做了许多准备,“自左江转掠诸峒,徙居右江文村,阴查官军形势,与邕州奸人相勾结,使为内应。在文村五年,遂袭邕州,陷之。”原本北宋方面的国防力量多部署于北方,南方防御体系薄弱,侬智高又在邕州城内安置内应,布置极为周全。

侬智高起兵后,率部众五千余人,攻陷广南西路重镇邕州,杀知州陈珙以及广西都监张立,并且建立“大南国”,自称仁惠皇帝,改元启历。

侬智高率兵叛军连克横轴(今广西横县)、贵州(今广西贵县)、藤州(今广西藤县)、梧州(今属广西)、封州(今广东封开)、康州(今广东德庆)、端州(今广东肇庆)。“是时,天下久安,岭县州线无备,一旦兵起仓卒,不知所为,守将多弃城遁,故智高所向得志,相继破横、贵、龚、涛、藤、梧、封、康、端九州,害曹觐于封州、赵师旦马贵于康州,余杀官吏甚众,所过焚府库,进围广州。”

侬智高大军一路长驱直入,仅用了二十二天的时间就攻破了九个州县。之所以如此顺利,只因为广南诸州对侬智高起兵皆无防备,州县官吏也大多畏怯懦弱,一旦仓促应战,不知道如何应对,一经交战,大部分都被侬军所打败。所以,侬军进军途中,北宋军队一战即溃,死伤严重。北宋正规军队与少数民族突然聚集的军队作战时却难以与之抗衡,就知道北宋在南方的军事布防力量之弱。

武职第一人

面对如此情况,狄青慷慨自荐,向宋仁宗上表,要求带兵平定侬智高叛乱“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自言:‘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骑数百,益以禁兵,羁贼首致阙下。’”

侬智高所占领都地方被狄青率兵一一收复,侬智高也逃回了邕州,但此时侬军主力大部已兵败身死,残部难成气候,因此焚城而逃至大理国。“会日暮,智高复趋邕州,夜焚城遁,由合江口入大理国。”但是大理弹丸小国,在北宋邕州知州萧注施加的压力之下,“智高亦自为大理所杀,函其首至京师。”

平定侬智高之乱之后,狄青回京城接受奖励,之前狄青本身依靠西夏战功就担任了枢密副使,已经是官位显赫,为表彰狄青此次平乱的功劳,宋仁宗便任命其为枢密使。

北宋朝廷“守内虚外”、“重文轻武”的政策及其面临的诸多内忧外患是狄青生活的大时代背景。狄青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狄青以军功起家,与西夏的作战中狄青不断因战功获得提拔到了枢密副使,在平定了侬智高叛乱后,狄青更是被提升到枢密使一职,是为武将最高的官职,荣耀至极,成为当时北宋的“人样子”,是北宋最为出彩的名将。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是谁?他最后结局如何?
下一篇
杨玉环入选四大美女,为什么赵飞燕不能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