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算是大明最不不光彩的皇帝了。他宠幸过奸佞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所有皇帝干过和没干过的事,他都干了,总之,他绝对算不上一位好皇帝。
但他在临终前做了一个决定,废除活人殉葬,为他赢得不少好评。残忍的活人殉葬,得从他的先祖朱元璋说起。
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故事:话说朱元璋在病入膏肓时,恰好看到四岁的宝庆公主往自己这边探头,便招呼小公主进来,小公主懂事的走向朱元璋,问道:“父皇,您这是怎么了?”
朱元璋告诉小公主:“孩子,父皇病了,你看父皇会好吗?”宝庆公主答道:“我生病的时候,睡一觉就好了,父皇好好休息也会好的。”朱元璋又接着问:“如果父皇的病再也好不呢?”宝庆公主急的大哭道:“父皇一定会好的。”
嗜杀的朱元璋看到女儿急的通红的小脸蛋,心里一阵温暖,拉着她的手,看了许久!不久朱元璋驾崩,他在临死前留下一份遗诏:内宫中所有嫔妃,以及曾经侍过寝的宫女,一律陪葬;宝庆公主年幼,特留其母张美人,将之妥为养育。
故事说得有鼻子有眼,但却似乎是个假故事,因为从考古出土的宝庆公主墓志铭上看,公主的生母是张氏,并没有“美人”这样的高级别称呼,也许她只是在野史中得到了赦免。
活人殉葬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制度之一,在我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杀死奴隶祭祀或者殉葬的记载。到了春秋战国,在“百家争鸣”的思想背景下,人们开始对人殉进行反思,活人殉葬相对少了很多。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觉得殉葬制度太过残忍,因此将这项制度彻底废除。此后的中原王朝,人殉算是销声匿迹,只在少数极不开明的统治者身上出现。
但是,当蒙古铁骑入主中原后,人殉制度速迅死灰复燃,还获得了元朝的“官方认证”。
而更令人惋惜的是,以“驱逐鞑虏”为己任的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以后,不但继承了元朝残忍的人殉制度,还将这项惨绝人寰的“事业”当成国策细节化。
1395 年,当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死后,他便命秦王的两名王妃陪葬,这样大明算是开启了人殉制,朱元璋死后,更是有40多名妃嫔殉葬。
朱元璋驾崩后,按照明朝的规矩,皇帝的丧事7日内必须办完,当新皇帝朱允炆下达殉葬命令时,后宫哭声震天动地,殉葬的40多人均服下水银、毒酒被迫自尽。
接下来遵循祖制,大明的殉葬一发不可收拾,朱棣死后,三十多名妃嫔宫女殉葬,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既使只做了几个月皇帝,死后也有五名妃嫔为其殉葬。
之后的明宣宗,亦有10人为之殉葬,其中一个名叫郭爱的可怜宫女,仅仅入宫20余天,就被选中殉葬,她在死前,含泪写下一首绝命诗,以控诉这毫无人性的野蛮制度:
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失吾亲 而归兮,不足较也;惭余之不孝也,心凄凄而莫能已兮,则可悼也。
至于这些殉葬的嫔妃宫女,都能在殉葬前得到“火线提拔”,给家族挣下了偌大的“福利”。她们的家庭叫“朝天女户”,家庭成员可以世袭锦衣卫千户、百户的官职,这些福利可是当朝一品大员才有的待遇。
在朝鲜的《李朝实录》上,有这样一个阴森残忍,惨绝人寰的被记录。1424年,朱棣驾崩,他的儿朱高炽拿着他爹驾崩前精心挑选的殉葬名单准备下令。
这时一位来自朝鲜妃子突然闯进了进来,她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新皇帝放她回朝鲜赡养老母。
朱高炽不为所动地摆摆手,朝鲜妃子娇柔的身体,立刻被拖了出去,她和三十多名殉葬的宫人一起,被安排在殿外用餐。吃完生命的最后一餐,三十多人被带到大殿内,里面有三十多张“小木床”等着她们,她们的哭声震动殿阁,负责执行的太监将她们赶上小木床,小木床上方,是早已套好的三尺白绫。
朝鲜妃子回过头,哭着向她的乳母喊道:“娘,吾去!娘,吾去!”话还没说完,她脚下的小木床就被人抽走了。
面对大明没完没了的殉葬制,实在想不到,终结这种制度的,竟然是明英宗朱祁镇,但是就是他在临死前招来自己的太子,奄奄一息地对他说:“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死后,不要殉葬,你要记住,以后也不要有这样的事情!”
明英宗朱祁镇,这位皇帝一生几起几落,拍成电视剧绝对跌宕起伏,精彩绝伦。“土木堡之变”一年后,朱祁镇回到大明,即使被囚禁在南宫做太上皇,他也是乐天派,还能和一群妃子、奴婢生孩子。正是因为有同其他皇帝不一样的经历,他才能理解那些深宫之中不为人知的痛苦。
他更了解身处困境,寄人篱下的悲哀,也知道弱者生存的艰难,因此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决定违背祖制去解救那些无辜的人。
不管朱元璋当初发扬活人殉葬,是出于何种目的。朱祁镇在他临死前做的决定,都算得上一个伟大决定。废止这项野蛮残忍、开历史倒车的人殉制度,对这位皇帝的一生总结,也算是“百恶终有一善”了。、
发表评论